樊水科众声喧哗时代新闻评论的教与学

发布时间:2025/5/11 10:25:28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kstejiao.com/
《新闻评论教程》樊水科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年4月□樊水科(西京学院副教授)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是针对新闻事件,表达观点,并论证观点,进而说服读者的一种写作。在今天众声喧哗的环境中,专业、理性、透彻的观点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专业就是时评写作者要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带着专业的视角去剖析和分析事件,写出有价值的观点;理性就是要依据事实,不能浮于表面,止于情绪;透彻就是对事物和现象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有见识,发人深思。观点写作早已有之,但新闻评论是随着近代报刊事业发端而逐渐形成规范的。有学者将这类观点写作追溯到我国古代,比如“子曰”之类的先秦论说,李斯《谏逐客书》,秦汉贾谊《过秦论》,以及《史记》《资治通鉴》中的“太史公曰”“臣光曰”。但这时的观点写作,其读者非常有限,仅限于精英阶层。真正的新闻评论,还要从报纸传入中国开始。中国报纸自己的政论是从《循环日报》开始的,其主办者王韬也被誉为第一个报刊政论家。当时最典型的如梁启超以及其创立的笔锋常带感情,纵论时事的“时务体”,最著名的莫过于《少年中国说》,虽然该文情感大于理性和论证,但有效激发了青年的革命热情。年新中国成立后,言论依然走在时代和社会的前列,承担宣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使命。但在年之后,新闻评论被政治运动绑架,形成影响极坏的“四无评论”,即无中生有、无需论证、无限拔高和无限上纲。年之后,新闻评论写作进入规范和繁荣的新阶段。凤凰网评论总监高明勇总结说,评论从“政治治国”“政治风向”走向“公民启蒙”,再到“公共言说”。中国人民大学马少华老师也总结这种演变的其中一个维度,认为评论开始由“职业写作”到“公民写作”,媒介技术和个人终端化,时评终于成为“众声喧哗”的大众写作了。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描述,新闻评论写作形成今天的共识和规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有影响力的新闻评论,总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启蒙、提示、警醒、呼吁大众,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有时候,一个普通的共识可能成为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评论提出的观点,其实是早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由于“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通过控制舆论鼓吹唯心论和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才使这样一个观点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有时候,一个小公民可能提出大建议,《国旗为谁而降》就是这样一篇评论,时为大学生的郭光东年12月在《中国青年报》撰文提出,应该为在九八洪水中失去生命的名普通公民下半旗致哀。这是一个普通公民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直接提出一个重大问题,背景是此前国旗从来没有为普通民众下半旗。有时候,新闻评论不但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新闻报道的影响,还可能推进法律建设的进程。年孙志刚事件发生后,除了陈峰的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其后孟波在《南方都市报》发表评论《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亡负责》,将事件上升到拷问收容制度的高度,引起更多法学专家和学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ls/173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