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帅司阳,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翻译史,主要研究兴趣为十九世纪中前叶新教传教士在中国的翻译活动。
摘要:依托《中国丛报》的发行产生较大影响,是朱子学英译史上的重要节点。因此,本文以裨译本为中心,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考察,分析其翻译动因、改写方式和结果。本文认为,裨译本因“译名之争”而作;在翻译中,裨治文从自身立场出发,通过预选文本、撰写评注以及文内改写等方式对朱熹学说进行了改写,将朱熹塑造成一个思想落后的唯物论者。
关键词:裨治文;《御纂朱子全书》;朱子学英译;译名之争
1.引言
裨治文(E.C.Bridgman,-)是第一位来华的美国新教传教士,在近代文化史上以创办《中国丛报》(TheChineseRepository,以下简称《丛报》)、编写《美理哥合省国志略》和参与圣经翻译等事迹著称,学者亦多从这些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此外,裨治文还是一位多产的汉学译者,在华期间将多部中国典籍翻译成英文,散见于《丛报》。年发表的《御纂朱子全书》(下称《全书》)英译便是其中之一。
清代,程朱理学被奉为正统,《全书》的出版标志着官方对理学的推崇达到极致(杨菁,:)。西方人对朱子哲学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gg/1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