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谈语文学科学生自我补偏的四

发布时间:2025/1/22 13:50:30   点击数: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暑期学习计划#

语文作为母语学科,按理来说学生应该相对容易学懂,但让人尴尬的是,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的确让语文老师羞愧。这种情况在农村中学,尤其是理科班表现得更突出些。有不少同学数理化、英语等科成绩都不错,而语文却是“短板”科目。语文学科本该是一门比较容易得高分的学科,但对有些学生来说她却成为制约他们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一块“短板”。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整个社会大环境,农村文化氛围淡薄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有学生包括不少老师不重视的主观原因。要改变语文这种看似地位高,实则不受宠的状况,我们语文老师一方面需要精耕细作,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另外要着力引导学生提高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保证足够的时间分配。

高三阶段,学科“补短”刻不容缓。问题是,语文学科具有它的特殊性,是一个基础性很强的科目,成绩提高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较长过程,绝不能像有的人想象的那样一蹴而就。这也许是语文在所有考试科目中备受冷落的重要原因。许多学生面对这块耗时长,收效差的“短板”,在只剩不多的时间里,苦于不知到底该如何有效去“补”,只好听之任之。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觉得,在高三这一“非常”时期,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除了认真上好语文课,提高听课效率外,针对自身情况不妨也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以期在较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去增长语文这块“短板”:

一、对照《考纲》找到不足。

《考纲》是老师指导学生有效复习的根本依据,也是学生自主复习的行动纲领。高三学年的教学主要是复习教学,其目的主要还是针对高考。

语文学科需要复习掌握的东西确实很多,可分为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默写,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五大部分,每一部分要求掌握的内容又非常多,所以很多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头脑一片混乱,觉得这里没掌握好,那里也不行,平时复习不知从何处着手,经常弄得手忙脚乱,收效却甚微,关键就在于没有弄清方向所在。因此,在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很有必要仔细对照《考纲》的条款,找出自身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做到有的放矢,把宝贵的时间用到刀口上,提高复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二、狠抓基础强化训练

备考就好比备战,要明确战略重点。从高考语文试卷题型和内容分布的情况看,第一卷30分选择题得分的高低至关重要。同第二卷部分的阅读、语言运用题、作文等主观题相比,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量的强化训练拿第一卷基础知识的分数相对比较容易。这部分学生除了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外争取主观题多得分外,可把更多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收益可能会来得更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可对基础知识部分选择一些条块练习卷,内容要有针对性,题目要典型,难度要适中,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效率;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设法搞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错,以便总结教训,真正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揣摩技巧弥补短处

学生语文差主要表现在语言知识积累不丰富、语感不强、语言表达能力差等方面,即语文基础差,而这些的确很难在短时期内有明显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不妨训练一些应试方面的技巧:

1、学会识辨“干扰项”。

高考试卷选择题的命题常常通过设置“干扰项”来达到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的。学生应该掌握一些识辨高考试卷选择题中“干扰项”的技能,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完成:

一方面是掌握一些解答选择题的具体操作方法,如排除法、比较法、对照法、印证法等,要能在答题时熟练加以运用;另一方面是掌握一些高考试题的“干扰项”特征,如科技文阅读题选项中“已然”跟“未然”,“部分”与“整体”,“可能性”与“必然性”等关系上的干扰,文言文阅读理解中常会出现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曲解原文等情况……把试卷设题的意图和特征摸透了,能在答题的过程中形成自觉防范意识,充分利用具体的语言环境,自然而然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些因自身知识不足或不牢所造成的缺漏。

2、根据赋分,推测得分点个数。

许多学生在答阅读题时经常会出现要点不全的情况,导致这部分题得分不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时并非学生没有理解文意,而是没有答全要点,答题时感觉自己做得不错,结果是没有全面考虑。而弄清答题要点的数量,试题的赋分是一个很重要的依据。赋分的多少,它可以提示本道题目得分点的个数。高考试卷在命题过程中每一个细节肯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二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部分,考虑到试卷的容量、学生解题的速度和考试的强度,其中的赋分肯定不会随意设置。如果一个得分点给1分,那么一篇现代文阅读下来就有近20个得分点,也就意味着考生要进行近20次的信息查寻、筛选和归纳概括,显然强度过大,时间不容许,但如果一个得分点给3分,只有近7个得分点却又显得少了一些,所以一般来说得分点是以2分一个为主,1分一个为辅。据此,在答题前就应根据每个小题的赋分情况知道这道题可能答几个要点,从而全面考虑。这样可以减少考生可能因信息筛选和归纳概括能力不强而导致的答题不完整或不全面的失分情况。而事实上,从平时的练习和历年高考答卷的统计表明:答案不完整或不全面恰恰是考生在做现代文阅读表述题时最易犯的错误。

3、以“本”为本,重视课内知识。

这里的“本”指的是课本。语文学科考试内容的确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语文学科面向的是课外,而落脚点仍然在课内,在课本上。不管考试形式怎样,内容如何,其知识来源应该都在课本上,即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却在课内。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要重视课本,熟悉课本,把课本上的内容弄透彻、弄扎实。这样才可从容应对考试。

四、加强读写,勤练表达。

高考语文第二卷中无论是第四大题(阅读题)、第五大题(语用题)还是作文题,都离不开语言表达,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又离不开课外大量阅读和积极写作的语言实践,但高三阶段时间不允许去进行大量的语文课外阅读和练笔,所以高三阶段的课外阅读要放弃一些长篇著作,多去浏览一下报刊文摘中一些精美而短小的文章,碰到好的文章或句子就摘抄或识记下来,切勿盲目贪多,而应细细消化,从而为己所用,增加“内存”。这样还不够,关键还要操练文字表达,最好在老师规定的要求外勤写作文,养成习惯。开始时可以模仿,分析学习别人的作文它是怎样立意的,怎样构思的,怎样遣词造句的,以便有效地弥补自身语言贫乏和思维情感空洞带来的影响。达到一定基础之后,就要丢掉这根“拐杖”,在练笔时能融入自身的情感和对事物的思考,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敢于创新。发现自己在哪方面不足再及时跟进,大阅读面,培养写作兴趣,有效地激励自己在不断地对比、借鉴中汲取写作养分,催促灵感的生成,完成“积累——消化——模仿——提高”的知识技能转化过程,促进知识积累、思想认识、语言表达以及审美取向的全面提高。这是一种在短时间内提高一个人语言和思维品质的途径。当然开始时可能效果不够明显,关键应有不懈的坚持意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qz/169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