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讲了什么清华大学杭敏

发布时间:2024/12/3 10:46:30   点击数:

杭敏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经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日前,《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持续观察传媒生态各个领域的发展,从内容生产、场景开发、经营创新、科技应用、资本运营等多角度对年中国传媒细分领域相关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对新技术变革影响下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另外,对全球主要区域和代表性国家的传媒产业发展状况有专门论述并进行综合对比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在近两年进入调整期和转折点,也是创新升级、结构优化的重要节点。虽然在年,由于疫情和整体经济环境的原因,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出现了20多年来未出现的负增长现象,但在年,线下消费的复苏、企业经营的降本增效和科技新概念的影响,传媒行业经营环境逐渐恢复正常,传媒各细分领域迅速调整,产业规模恢复增长,总产值达到.23亿元,同比上升8.38%,首次突破3万亿元。

从传媒产业格局来看,传统业务与数字化业务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如广播电视广告、图书销售、报刊行业市场收入等传统媒体业务营收总和不及网络视听相关领域市场收入总和,而互联网营销及广告收入、移动数据与互联网业务收入、短视频及直播收入、网络游戏、网络视听收入均保持较高的增长,并有可观的规模。

从全球视野来看,传媒产业正在经历全面数字化转型,主流媒体服务行业不断发展,数字时代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的观看内容和观看方式。可以说,在技术大潮的席卷下,传统产业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媒体数字化转型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传媒产业进入以数据为基础、以科技为驱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发展常态。

内容生产与营销创新发展

在政策监管、技术助推下,平台媒体在内容生产和营销两方面都有亮眼成绩,力争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在内容方面,在“提质减量”的整体趋势下,网络视听平台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精品化内容,并日益成为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主旋律长视频具有不错的传播效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网络视听内容逐步发挥出作用,也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

在营销方面,平台的营销形式日趋多样、精细化,不但形成了包括社交媒体营销、视频营销、内容营销、直播营销等形式在内的全渠道营销生态,也利用大数据等精细刻画用户画像,实现传媒产品与用户的高效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社交媒体的新趋势则在于主要利用电子商务来增加收入,而视频、社交平台涉足泛电子商务领域也直接带动了网络购物市场的活跃。东方甄选的山西“文化直播”让山西特产在非遗技艺表演、景区优美风光展示及文化介绍中迅速售罄。

近年来,国潮、非遗等国风文化产品受到大众的追捧。在文化消费活跃的大背景下,平台在文化领域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一是平台可基于其灵活度的特质,利用VR、AI等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需求;二是平台可通过直播、短视频等,为传统文化内容、产品、服务的营销、市场化提供更多可能性;三是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提供更多的作品展示平台。传媒机构也应立足内容创作优势,推出高质量、高品位文化产品,同时向旅游、科普、教育等领域延伸,结合文创等可激活消费增量的产品开发,把握文化消费新趋势。

全媒体平台建设持续推进

智媒时代,整个传媒生态系统在各方面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例如受众的信息渠道去中心化、传媒主体泛媒介化、内容丰富多元化等,中国主流媒体在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发挥自身的内容生产、价值导向、资源聚合、技术应用等优势,进行了多元、深度、灵活的全媒体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在国际传播方面,主流媒体把握短视频的传播高效性,国际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

主流媒体积极布局增量平台,通过在第三方平台及自有客户端打造全媒体分发矩阵,积极探索流量转换方式,提升融媒传播影响力。相关数据显示,主流媒体机构(45家)在抖音、快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qz/16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