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8/23 12:14:20 点击数: 次
北京十大最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znlvye.com/m/上周末,由《四川文学》主办的《四川文学》全国名刊专家论坛暨四川省作协报刊联盟年会在蓉召开,《北京文学》社长、执行主编杨晓升,《钟山》杂志主编贾梦玮、《十月》杂志副主编宗永平、《散文选刊》主编葛一敏、《湖南文学》主编黄斌等全国各地文学期刊大咖齐聚一堂,会诊当代文学期刊的转型之路。作为文学作品的承载物,文学期刊最近几年呈现出回暖的迹象。各地文学奖(包括诗歌奖)、文学采风、文学讲座等交流活动风起云涌,更是把文学期刊推上前台。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拥抱新媒体读者方面,文学期刊的试水效果目前尚不乐观。期刊现状坚守文学本身,拥抱新媒体纵观40年来的中国文学,经历了一个从快速到缓慢的过程。先是朦胧诗、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剧本,逐渐过渡到中篇小说、散文、长篇小说。随着其他领域的进步和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文学从原来的急行军状态放慢了脚步,逐渐回归文学自身,也从每期不足页的月刊,过渡到普遍页以上的大型双月刊。“就发行量和社会影响而言,目前国内文学期刊的状态,基本可视为一种常态。”《十月》主编陈东捷曾对国外纯文学期刊的现状做过调查,美国尚在出版的此类期刊有余种,基本由大学、基金会和媒体集团主办,不以盈利为目的,发行量大致在两三千册。就国内的文学期刊的发行量而言,目前《小说选刊》年发行量超一百万册,年发行收入在四百万左右……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虽然主编们对于各自刊物的发行量多是封口保密,但是不争的事实是近年多家刊物停刊,这也说明纸质读者量在下降,更多刊物是靠以往拼来的名气在支撑。而为了拥抱新媒体时代的新读者,大多数文学期刊都开辟了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qz/16345.html
上一篇文章: 新华财经丨宫喜祥履行主流媒体责任促进金融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