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荆门日报
□杜海涛
谷雨时节,我收到了上佳的精神粮食——父亲的新著,一本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另一本是《科学社会主义概论》。联想到单位正在组织学习的课目,父亲的著作无疑是我的贵礼。
书虽未读,背景却知道一二。去年9月,父亲住院。他说筹划写两本书,配合正在进行的党史教育活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尽绵薄之力。
父亲早年读过私塾,大学读的政治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扎实,毕业后做了一辈子党务工作,发表的文章上千篇、公开出版著作数百万字。退休后,父亲仍坚持读书写作,年年有文章发表、著作问世。
我没有想到的是,仅半年多的时间,父亲不声不响就出版了两本著作。令慢慢腾腾、拖拖拉拉的我无比汗颜。父亲写文章采用的是手写这种最原始的方式。电脑打字、复制粘贴,修改乃至线上投稿对于父亲来说都是奢望。
父亲年幼丧父,自己哮喘严重,与寡母相依为命。喜欢读书是他与同龄人最大的区别。他是家乡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下田带着书看,做饭在灶台上支个架子看,晚上点着煤油灯看,早早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几个乡亲谈论父亲,说父亲是个人才,又在某个地方发表文章,广播都在播。我兴冲冲地跑到村报栏橱窗去看,找到有父亲名字的铅字文章,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就高大起来了。
父亲就这样一直坚持着读书、写文章、写书,直到现在仍笃行不怠,笔耕不辍。可以说,读书陪伴着父亲走过了他的青涩年代、奋进年代,如今到了颐养天年之时,依然读书写作。他常说,穷莫丢书,富莫丢猪,读书格物,学习强国!要求我做人做事读书相结合,只有知行合一,方能行稳致远。
父亲的很多人生感悟都汇集在《得暇感悟》这本书里。这本书是他年的呕心沥血之作,分为“人生哲思”“往事追忆”“领悟浅析”三个部分,共计33篇,其中的许多篇章都在相关报刊发表过。我想,父亲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他的儿女们如何读书作文,如何做人做事,也不仅仅是抒发自己的胸怀情趣,更多的是作为老党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文明家风。
父亲的《得暇感悟》我有两本,一本放在家里收藏,准备传给我已经成人的孩子,一本放在我的手提包里,走到哪带到哪,成为我的另一个伴侣。工作之余翻一翻、捋一捋、想一想,从一位老父亲、老党员的思想宝库里寻找智慧和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ln/16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