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半生哥哥不羁的风张国荣传

发布时间:2024/12/17 13:50:32   点击数: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的评论,始于今天凌晨的一场梦。没错,我梦到张国荣了,第一次。梦的内容很清楚,在一个大礼堂,张国荣毫无架子,让人舒服又敬佩地坐在和我隔着一个过道加一个位子的左边。我和张国荣坐在礼堂的后面。梦里的舞台在进行文艺表演,我表演的节目排在了后面,女友为我报名的歌曲是一首张国荣的歌曲,那首歌我熟悉,但根本没好好练唱过,歌词都记不熟。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在哥哥面前,我唱还是不唱呢?几阵纠结后,惊醒了。窗外传来少听的鸟鸣,但我知道这鸟鸣一般是四点左右才出现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对于大陆的读者来说,这本由张国荣生前发表在香港各大报刊和媒体的文字和口述的文集,很是姗姗来迟,直到年8月才由长江出版社发行。为什么是8月,可能想踩这个9月冥辰这个节点,其实也无可厚非。我在年逛书店时已经看到这本书,当时在一家分店里还跃居到了上月销售榜首。随意翻阅,发现图很多,文字看起来也不是太有系统,就没有买,怕是营销大于内容的书籍。真正下单是在年,为迎接念荣日的到来,提前网购了这本书,同时还买了一本《念荣》。设计的惊喜真正拿到书后,一点点察觉到了设计的用心。首先是线装,翻阅很方便。字间距也给得很从容,纸质有A4那么厚,手感不粗糙。排版疏密有间,插图也没有造成对文字的侵扰,而是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最另类的是书籍的封面,一封两面。正面的是彩版的《阿飞正传》的形象,反面的是黑白的侧首凝视、文质彬彬的形象。诚意可见。内容的长短这本自传在上文已经说了,是哥哥张国荣生前散作的结集,缺乏严密的结构。编辑主要以时间为线排列文章,再穿插相应时期的图片,组成了张国荣曲折斑斓的半生。为何说半生,而不是一生,这是因为书里的内容基本是张国荣从年出生到前为止,所经历的故事。从缺爱的家庭到孤单的学生时代,从一头扎进娱乐圈到苦熬7年终于成名,从谭张争霸到意欲隐退。这些并不能完整概括张国荣的生命,尤其缺少了他专攻影坛后的90年代,那才是他人生和事业完全放飞自我的黄金时代。在90年代前,其实都算是铺垫,这当然是从其一生的轨迹做出的判断。在这半生的文字和讲述中,有些遗憾的是并未标明具体的形式(是书面,还是口述?),基本上也没标明创作的具体日期。对于老荣迷,当然可以像破案一样从字里行间推理出大致日期,很到别样的乐趣。但对后荣迷或新荣迷来说,就有些云里雾里,无法在相应的时空想象哥哥当时的情境了。因此,这本书最适合老荣迷阅读和收藏,对于新荣迷,想看的话无疑还要做一些功课,可以参考其他人写的传记来比较阅读,也可以先通听和通看一下张国荣的代表作,比较直观地了解其作品。文字可见张国荣的中文功底并不逊色。个别文章还独具浪漫思绪,有文学气息。比如这句:船是很哲学的,不论单独或是成双。……潮来了,掩盖了足迹,足迹负载着大海。当然更多的是对往事和当下的回顾与省思,无刻意藏掖,可见其内心之坦诚。比如在年,哥哥有段时间有感情上出现困惑,写了一篇名为《愁绪》的文章,其中写道:“感情与爱情,真是一件难以捉摸的怪东西,它可以令你神魂颠倒、甜蜜温馨,但一翻过来,也可以令你肝肠寸断、伤心欲绝。……他们总爱问我跟她的感情如何。叫我怎么回答呢?我可以说的只是,大概两人的感情已进入另一个阶段吧……”图片的完美说起完美,我指的是它们涵盖了张国荣的种种侧面。一是剧照,呈现出种种不同的荧幕形象。这些形象当然是集结了种种人性上的问题的,所谓的冲突就靠着情节和形象来表现。这里面包括了《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形象,突破了文字所包含的年代,算是不拘一格。一是生活照,照见哥哥最家常亲切的平凡一面。这一面也是我本人最近喜欢看的。和荧幕形象在眼神、面貌和衣着有着天壤之别。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更加丰富、本真的张国荣,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比看到张国荣对角色的塑造能力有多强。一是活动照,这些照片哥哥大多温文尔雅,笑脸相迎。这种笑脸不是前一秒对着镜头笑,后一秒就冷冰冰那种,而是暖暖的发自内心的持续性的笑容,如水起涟漪。但仔细观察这些照片,就会发现,哥哥的眼神多是疲态的。疲态和笑容的反差,让人更加心疼一个人成角后的身不由己,也感叹哥哥的绝代风度。影视照,让人惊叹和痛苦;活动照,让人心疼和励志;生活照,让人温暖和怀念。这些照片基本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张国荣形象。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图文组合还是相当成功的。哥哥张国荣给人的不止是艺术的享受,还有人格上的影响,其为人的坦诚、勇气,其求索的坚持、创新,其面对感情的求真求善,其追求艺术的臻于完美,都足可成为行业标杆。这个人带来的当时和后世影响,在娱乐圈怕是空前绝后。我为曾经错过他而遗憾,也为如今重视他而鼓舞。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ln/16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