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本地摊货,上面讲毛对他的护士讲过:中国有《红楼梦》、俄国有《战争与和平》、法国有《红与黑》、美国有《飘》,地位相差无几。看来,《飘》还是值得一看的。
还看过一则轶事:某国男作家在作家聚会的时候向一个沉默的女士炫耀自己写了多少本书。还问了女士写了什么书?女士回应说:只写了一本书,《飘》。男作家脸红不已,无话可说。由此可以看得出《飘》在当时社会已经有不小的号召力。
我在小的时候看报刊文摘就知道《飘》这本书,但不知道是一本什么书。
在我下学以后,在地摊上买到了一套打折的翻版书《飘》,印刷质量不是很好,但是,那个价钱也算可以了。
回到家里我很快就开始看这套名著。但这本书真的很难看,与我的三观有冲突,读起来很费力。看完了三本书,感觉人被掏空了,像生了一场病。
我第一次阅读的读后感就是感觉到了女主角身上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生机!任何时候任何危机时刻都不放弃自己、不放弃自己的努力,这种精神让我感动。
我也看过根据这书改编拍的电影,感觉电影把小说人物生活化了,女主身上的神采没有了,日常化了,变得让我讨厌,虽然看书的时候我也觉得女主并不让我喜欢。
我到济南又买到了新版的《飘》,也买到了民国版本的《飘》。我在那段日子里又重新看过几回,虽然没有再看出什么来,但是看长篇小说我不再感到难受。我觉得这是我读书能力上升的结果。
家里已经藏了好几版《飘》了,这几年买书不看书,看容易看的书,像《飘》这样的书,这样需要吃透的书除了收藏,不怎么看,我对这些书的印象还是当初看书时所得到的结果。
我想:我还是应该有机会再重读一次《飘》,经历过许多社会经历之后,也许再看一遍《飘》,我会收获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jj/1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