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路叔科幻网

发布时间:2024/10/11 11:39:44   点击数:
北京治疗白癜风病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40902/e3sbt9p.html
路叔是长春街坊老邻居,院子里同龄的“文化人”和“文明人”。路叔“闯关东”出身,且有“学问”,坚持自费订阅《长春日报》并购买相关杂志,以及有关图书。这在上世纪70年代绝对是有文化的表现。就此,路叔“解释”,每天乘坐有轨电车上下班,车里的时间不能浪费,用来读书看报。其家宛如“图书角”,我常去借阅报刊杂志,《长春日报》每日必读,《各国概况》的第一遍阅读就是向路叔借读,首次通读《三国演义》上下册也是来自路叔。路婶时常“嘲讽”路叔,我们家还有一个“老学生”。有时,去看报纸,路婶告诉我,在里屋,“老学生”看着呢。“老学生”对我很客气,常常礼让于我。“看完了,拿去吧”——其实还没看完。大学时代,校舍紧张,通校读书,国际公法教授吴琦要我们国际法专业的学生开阔视野,每天早上开课前,留出五分钟报告“新闻报纸摘要”(国际国内要闻),班上要我负责,我不住校,每天回家,可看电视新闻联播及阅读报纸。“已知产品新用途仍给专利”。路叔的报章又有了新功效。他家当时虽无电视,不能“一举两得”,但每天的报纸必读,再去有电视的邻居家看新闻联播特别是国际新闻,次日早上向本班同学“报告”。有一次,第一节课是英语课,英语老师建议我用英文“播报”,从此,中文改成了英语。这种“偏得”对我提高英语帮助很大。路叔对我的影响,除了文化上的功能,还有文明方面的作用。路叔早期“背井离乡”,只身闯荡东北。但自我认识,穿衣戴帽,举止打扮,都很讲究,甚至“考究”。退休受聘,单位组织春游,当天往返,他带上两双鞋,非常理解,一双平行走路,另一双则为登山爬行。路叔不吸烟但喝酒亦为白酒,而且“喝酒带菜”,颇讲究。不像我爸,吃咸菜也可喝酒。我到京参加工作,遂即享受北京的文化生活——音乐厅欣赏交响乐,单位的人事部长由春德(军乐团小号乐手转业北京海淀区文化馆工作后来国家专利局)向同事们“广播”:小马去听音乐会,都是正装出行。路叔有句“名言”,这事我就不管了——典型的“甩手掌柜”。其子华哥说,咱们院子里,就我爸和马大爷(我父亲),一个下象棋,一个打扑克,家里啥事都不管。(年3月13日马秀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gg/165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