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报记者吕磊/通讯员蔡诗华采访了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关于促进报刊亭更好发挥作用的提案之报道,在年3月13日《中国邮政报》一版转二版发表,在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经请示著名书画家/中国萧军研究会会长王福全同志同意由中国萧军研究会华语红色诗歌促进委员会组织“众诗人品读邱华栋‘让报刊亭旧貌换新颜’”同题诗创作作品展。
本次参与唱和诗杰:著名将军诗人李殿仁、殷宝洪、李文朝、鲁建华、孙健,著名诗人杨玉辰、涂途、王德祥、赵福君、林贵、诸天寅、张九龄、张国亮、刘丽华(天娲)、王祖芝、王宇法、高治军、山川、韩家水、赵宏娟(一米阳光)、许庆胜、崔建设(鸿雁)、方建华、李辉、雷中鸣、陈先伟、杨东升、张秀华、宋伟晓、余章坤、王明才、张玉铎、赵新超、吉怀儒、白光明、刘天龙、王小明、郭金霞、张成吉、蔡诗华、蔡诗峰、曾凯歌等42诗杰首诗。
邱华栋:让报刊亭旧貌换新颜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邱华栋带来了一件关于促进报刊亭更好发挥作用的提案。
邱华栋在提案中指出,城市里的报刊亭曾经遍布大街小巷,极大丰富了市民阅读体验,满足了群众文化需要,承载着几代人的美好记忆,是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公众获取信息的时间、空间变得灵活而分散,阅读习惯发生根本改变,传统报刊亭所代表的线下零售方式日渐式微,再加上一些城市管理思路的转变,很多报刊亭经营举步维艰,数量也大幅减少。
如何实现报刊亭的“华丽转身”,让其重新回归大众视野?邱华栋做了深入调研。在邱华栋看来,国内国外很多地方都在对报刊亭的功能迭代进行多样化的探索。越来越多的报刊亭不仅维持了自身的运营,还成为城市中的亮丽风景线。
邱华栋在提案中一一列举了他发现的报刊亭转型成功的案例:浙江杭州促进报刊亭与“城市书签”公益阅读活动结合,举办读书会吸引街坊参加,并通过视频直播扩大受众;广东广州对报刊亭进行智能化、信息化升级改造,实现24小时借阅图书,提供免费Wi-Fi和充电服务,还可以自动售货、存放快递、进行生活缴费,成为城市“百宝箱”;湖南长沙鼓励创办“雷锋号”爱心文明报刊亭,为市民、学生提供传播健康文化、精神文明的场所,传递道德正能量。法国巴黎翻新美化重点区域报刊亭,为游客提供向导服务,出售剧院打折门票,在吸引消费者的同时提高了外部“广告位”收入;日本东京的报刊亭可以根据居民需求进货,售价有时比网上还要便宜,成为社区居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邱华栋认为,传统报刊亭功能转型的方向应为满足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延展报刊文化产业链条,涵养城市文化氛围和人文底色;进一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为此,他建议,一要加强政策扶持,明确报刊亭的管理主体和制度,在财政政策与税收优惠方面给予一定扶持,突出其公益性,让报刊亭成为弘扬文化、服务人民、促进就业的城市文化符号;二要引导传统报刊亭加速转型,深入调研不同城市报刊亭的特点,在机场车站、地铁站、商场、地下通道等人流量多的地方设置报刊亭,从外观设计、内部结构等多方面改造升级,充分体现城市特色,并增加手机充电、快递存放、生活缴费、共享雨具等便民服务和设施;三要采用新技术手段和经营方式增加报刊亭收益,合规拓展经营范围,升级改造零售终端,设置24小时无人售货和借阅功能,通过品牌联名、品牌快闪等方式吸引顾客尤其是年轻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td/1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