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栋且行且珍重

发布时间:2021-5-8 17:03:11   点击数:
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6.html
且行且珍重作者:孙成栋24个节气尾音袅袅,24期《读者》悄然而至。近些年,每当第24期《读者》穿过寒风飞临案头之时,我都要在清冽的墨香与初生的梅香中,默默地写上一些文字,予以纪念。迄今,已有十余阕,仿若一串挂在时光门楣上的风铃。也许有人要说,不就是一本杂志吗,值得这么“隆重”?其实,我自己也曾这样自问过。可我又知道,内心深处之所以对每年的最后一期《读者》如此敏感,盖因这本有着“中华人文读本第一刊”之称的杂志,不仅给我的个日子注入盈盈书香,更在我的耳畔留下岁末的钟声。呵,指间流年,一载又逝。那么,这些文字权当给岁月,也给自己的一份生命备忘录吧。想想真是奇怪。自《读者》于年创刊以来,每一期杂志我都欣悦品读过,并且一本不少地珍藏着,可以说她陪伴了我大半辈子,直到现在依然不离不弃。可连我自己都想不起来,从何时起对每年的最后一期《读者》产生特别之感,并且为之寄予心语。40年来,从由父亲省吃俭用地为我订阅,到在学校图书馆如饥似渴地借阅,到自己每年雷打不动地订阅,到直接从小区附近的报刊亭购买;从单独一种刊物孤守,到子刊方阵日益壮大;从由《读者文摘》更名为《读者》,到“读者传媒”成功上市……《读者》的每一次拔节,都交织着我跋涉的脚步,牵动我欣喜的目光。而有一种惆怅,却在光阴的字里行间潜滋暗长。那是一份伴随着丰收的失落,犹如收割后的寂寥田畴,让人在欣慰之余愈加真切地面对一个季节的永别,尽管未来还会来,可那又是一段全新的岁华。就像我阅读过的每一期《读者》,就像与《读者》一起走过的每个日子,都已成为美好的过往。纵然在记忆里长青,却终究是握不住的流水,惟愿拥有时倍加珍惜。此刻,手捧最新一期也是今年的最后一期《读者》,我竟有恍若隔世之感。去年的第24期《读者》还历历在目,为她所写的文字也晨露未干,可一转眼,新一个轮回已兵临城下。惶恐之际,回眸来时路,盘点晨昏间,种种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或许,在人生的上半场,无论是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还是血脉里奔腾着江河的青年,对于韶光流逝的叹息,往往并不浓烈。而人生下半场,不管是谷穗飘香的中年,抑或青丝染霜的老年,都仿佛在心中装了一只高灵敏度的感应仪,哪怕是一片叶子的飘落、一根冰凌的融化、一朵雪花的飞舞、一盏除夕的灯火,也能在心湖上漾起经久的涟漪。这也使我确信,对于每年最后一期《读者》的感怀,想必发生在人生下半场。如果说人生上半场犹如爬坡般艰难与缓慢,那么下半场就似下山的缆车,倏忽之间,已经越过沟沟壑壑,冲向山脚。那里有余生的营地,有休憩的木屋,有煨梦的炉火,更有过好每一天的诗意、走好每一步的远方。纵然命若枯荷,也要在苍茫寒水间,留下最后的芳华。且行且珍重。阅尽这期《读者》,一场初雪已在路上,一圈新年轮正在为生命烙印。四十年前的邂逅,风雨中的伴行,早已化作一路清芬,凝成穿透岁月的承诺,给《读者》,也给自己。长夜未央,寒星犹在,我却已憧憬明年第一期《读者》的到来。她的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好日子……:孙成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盐城市诗词协会理事,亭湖区诗词楹联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近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各级报刊发表散文、诗词、辞赋、随笔、报告文学百余万字,并获中宣部“鲜红的党旗永远的长征”征文二等奖、《扬子晚报》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本文独家首发于潇湘夜雨原创文学平台,若转载或刊用本文,需经本平台授权,请与本平台联系;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刊用的侵权行为,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您好!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pp/13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