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翻阅经典性的《咬文嚼字三百篇》,想把它大书皮上的一个“冤案”拿出来议一下。
在咬文嚼字“界”(如果可以称“界”的话),《咬文嚼字》杂志早就如雷贯耳。而这“三百篇”,是从《咬文嚼字》最初的积年八千篇中,按照“不仅当时有人看,今天还要有人看,将来仍旧有人看”的“选学”传统,由创刊主编(著名语言学家)领衔精选出来的。
上图:跋页面(局部)
今天,咱们就以《咬文嚼字》和《三百篇》的“咬嚼”劲儿,也检,审一下《三百篇》本身的差错和瑕疵,以揭示咬文嚼字之难和差错影响之远,以有深度的拜读来致敬。咱们只看大书皮,具体说是看代序。
此代序是《咬文嚼字》先前发表过的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著名语言学家。代序里面有两个问题。
一是误用了“造成”一词。
书前的代序《现代化呼唤语文规范化》,其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是这样的:
◤要想使十二亿人都懂得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道理,言、行(写)“不逾矩”,最根本的是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语文素质,而造成讲规范、讲标准的社会环境和气氛,让人们目力所见都是规范字、通顺文,耳力所及都是普通话、文雅语,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可以视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上图:代序最后一段
这句话有点长,坦率地说,整体看不是个很好的句子。不过,这最多算软伤,见仁见智,咱们不议。咱们要议的是,其中的“造成”一词使用不当。
“造成”是个贬义词,意思是形成、引起、导致(不好的结果、情况)。就是说,“造成”这个动词后面跟的宾语的意思是不好的、负面的。而在代序的这句话里,所要“造成”的“社会环境和气氛”,显然是好的、正面的。所以,这里用“造成”是不对的。
下面贴出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当代汉语学习词典》上“造成”的释文。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序二是《三百篇》代序的作者写的。
上图:《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p页面(局部)
上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p页面(局部)
上图:《当代汉语学习词典》p页面(局部)
二是使用“书刊”一词不够恰当。
代序第一段的最后说,他“低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书刊语文水平下降的不满”。这里只说到书和刊,没说报,从全文看,这里应该是个遗漏。发表(-04)此文的前些年,语文水平下降的不只是书和刊,更有报。报纸的语文问题更大,还因为周期短,“生产”得匆忙。尽管由于这个客观原因,读者对报的问题会有比书刊更多的容忍,但不满是同样的。作者作为著名语言学家,应该不会忘了报,或者只关心书刊不关心报。
或许,此文这里原来不是“书刊”,而是“书报刊”或者“书报”,是编入《三百篇》时误为“书刊”了。“书报刊”当然指的是书、报、刊,而“书报”指的也是书报刊。平时说的“书报费”就包括订阅期刊的费用。《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1)和第7版(.9),对“书报”的释义都是“图书和报刊”,而“报刊”即“报纸和刊物”。《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书报”的释义是“书籍和报刊的合称”。
上图:《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1)页面(局部)
上图:《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9)p页面(局部)
上图:《现代汉语规范词典》p页面(局部)
当然,拿这里的“书刊”来“说事”,未免有“咬嚼”过分而责之苛的嫌疑。不过,在“咬”言“咬”,用《咬文嚼字》和《三百篇》的较真劲儿较真一下《三百篇》自己,应该不能算不地道。允许“咬嚼”,也应该允许反“咬嚼”,允许切磋。
以上就是这本《三百篇》代序里的问题。它们都不是作者或编者水平不足造成的,而应该是编校不严谨所致。也许,此书上卷扉页背面在设计上的一个瑕疵可以给予一定的佐证。
上卷扉页背面印有三个名单。瑕疵就在最上面的“顾问”名单里:两顾问的姓名“张斌”与“濮之珍”之间离得太远,超过一字空,跟下面“编委会”和“编辑部”两个名单里的处理不一致。如果姓名行的最后一字“珍”,跟上一行“《咬文嚼字》顾问”的最后一字“问”上下对齐了,这还情有可原。现在的问题是,“珍”字向右偏了近一字。很明显,“张斌”两字不动,将“濮之珍”三字左移,使“珍”与“问”两字右边上下对齐就好了。
上图:《咬文嚼字三百篇》扉页背面
瑕不掩瑜,但是,代序这“第一篇”有点拉低整个《三百篇》。所以,发生这样的瑕疵还是有点冤。谁冤呢?相关当事人都冤。值得略微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冤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说的《咬文嚼字三百篇》,是此书的第1次印刷本(.7),不知后续印次有否改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nr/1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