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往事20年前的那些抄稿专业户深山读

发布时间:2024/7/13 12:05:02   点击数:
周秋鹏20年前,也就是年前后,笔者在一家文学杂志社做编辑,那时候经常听说行业内发生的抄袭作品现象。那时候的互联网还刚刚出来,网络文学这个名词还没诞生,所有的作家和作者,创作出了文学作品,都是向平面媒体投稿的,有实力的作家,作品主要发表的《收获》、《花城》、《人民文学》、《作家》等杂志上。那时候笔者一边做编辑,一边也写作,记得当时还不会用电脑写作,稿件都是用钢笔写的。写作一篇三到四万字的中篇小说,那是一个大工程了,从写出初稿,到修改后誊写成正稿,中途还会反复修改和反复誊写,写个一年以上是正常的,然后投寄到自己喜欢的杂志社,大概率还是退稿,因为那时候连复印机都不普及,写出来的原稿就是独一份,在全国各地的杂志社飞来飞去,居然也不会丢失。最后运气好被某个编辑看中了,发表出来,那是很有成就感的。后来就听说,有一些作者,长期在全国各地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居然不是自己创作的,而是抄袭别人的。如有一个姓孙的作者,被称为抄袭专业户,发表了大量小说、散文和诗歌,都是抄别人发表在报刊杂志上的作品,有的作品还是名作家的。比如诗人梅绍静发表过的诗歌,就被很多人抄袭了,署上自己的名字,又发表了。经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抄袭别人作品的人,目的并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赚稿费。因为抄袭已经发表出来的作品,证明作品的质量是比较可靠的,然后把发表在东北报刊上的作品,抄了投寄到西南的报刊去,或抄了江苏的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投寄到河北的报刊上去,反正就是错开了地方去投稿。结果命中率很高,三天两头收到稿件的录用通知单,然后不断收到各地寄来的稿费,虽然那时候纯文学作品的稿费不高,但居然有人发了财。当然出名的不多,如那个姓孙的,被发现是抄稿专业户,很多杂志的编辑都知道了,他就消失了。但不一定收手,他会换个笔名继续抄了别人的稿件去投稿,继续赚稿费。有一些抄搞专业户,用几十个笔名,简直就是稿件批发大户,每天都在报刊杂志上抄写作品,然后投寄到全国各地。他们抄的稿子一般不长,千把字的散文,或几千字的短篇小说,还有几十行的诗歌,名气特别大的作家和诗人的作品,他们一般不抄,专门抄一些名气不怎么大的。那时候听说社会上居然有一群抄搞专业户,而且不抄别的,专门抄纯文学作品,并因为发表了数量庞大的抄袭作品,而发了财,出了名,还是感到很震撼。后来想想,自己作为一个地市级的文学杂志编辑,要是收到一篇稿件,怎么可能知道它曾经在别的报刊上发表过呢,唯一的方法是自己要看过全国各地所有的报刊杂志,这是需要多到无法统计的时间和精力的,当然这么多的报刊杂志,谁掏钱买,编辑自己吗?根本不可能。所以根本无法识别出来。别的编辑可能也一样。而且那些抄稿专业户,也是经验丰富,他们知道在什么地方抄稿件,然后投寄到什么地方去,对编辑的盲区了如指掌。记得当时也有一些抄稿专业户被发现的,但都是事后的,作品也发了,稿费也领了,报刊杂志也不会为了几十块、几百块钱去追究,再说家丑不可外扬,毕竟也是自己的编辑没把好关。但是,笔者认为不管哪个编辑,只要发自发来稿,就无法避免漏网之鱼。除非就是找自己熟悉的作家和作者约稿。因此那时候一个编辑,手上有一批熟悉的作家和作者,而且这些作家和作者是有点创作实力的,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至于陌生的作者自发投稿,就不敢轻易用了。现在回过头去想想,那个时候对那些抄搞专业户,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一个编辑可能会读一些名家的作品,更多的时间都是在看稿,各地的报刊杂志,省级以下的基本不会看了,全国级的也不一定都看,根本没时间。虽然每个杂志社也会订一些同行的报刊杂志,还有一些交换的刊物,但编辑看到的还是相当有限。后来笔者离开了那家杂志社,不在文学圈里混了,不知道那些文学编辑们是否还会遇到这个问题。据了解,现在看纯文学的读者相对减少了很多,但以前的那些纯文学报刊杂志,大部分还在的。而且大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作品也没进入网络检索系统,不知道如何防范抄搞专业户的出现。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那些抄稿专业户自动消失了,或者改行了。现在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很多自媒体都有了原创检索功能,抄袭别人的稿件,电脑会自动识别出来。对于那些抄稿专业户也是一种制约。不过站在一个曾经的编辑角度看,笔者认为现在的抄稿专业户可能也与时俱进了,变得更加聪明和老练,可能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原始地照搬照抄了,他们变换了手法,从抄稿变成了洗稿,就是把网络上的稿子东截取一段,西截取一段,也不用手工抄写了,直接在写字板上粘贴复制拼凑,再适当包装一下,换个新鲜的标题,骗过电脑的识别系统,当然也不用投稿了,直接在自己的自媒体上发布,一样可以赚钱。这个群体目前叫网络搬运工。所以笔者判断,那些纯文学杂志,虽然读者减少了,但提供稿件的作家和作者,可能编辑都熟悉,因此发表的作品基本都是原创的,现在稿费也提高了。如在《北京文学》发一篇中篇小说,稿费早就过万了。因此很多纯文学杂志,凭借发表的原创作品也成了一种稀缺资源。昔日那些抄稿专业户,已经鱼归大海,在浩瀚无边的网络上继续大显身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nr/16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