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点击下方下划线标题查看完整文章)
关键词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稳步推进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年,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全国率先推动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试点建设,致力于提供精准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难题。
1
加强顶层设计
研究制定《北京市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建设标准》;注重工作协同和资源整合;建强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工作队伍。
2
以点带面推进
建成家校社共育咨询室试点;逐步完善工作制度机制。
3
工作成效显著
切口小,在“点”上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突破;定位准,面对面解决学生成长中的个性化难题;工作实,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质效。(乔永,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关键词
高质量教研
聚合赋能:指向专业成长共同体的高质量常态教研
教学与研究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从一定意义上说,有高质量的教研就有高质量的学校。因而,常态教研的高质量呈现,不仅是教师备课、上课的支撑,也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更关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新高度,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问题。
1
专业成长共同体应具备的三个内涵
第一,指向人人;第二,指向专业;第三,指向获得。
2
教师在教研中要突出三个意识
第一,政治意识;第二,人本意识;第三,联通意识。
3
教师在教研中要强化四种能力
第一,聚合能力;第二,应变能力;第三,批判能力;第四,转化升级能力。(李志伟,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关键词
教师与课堂
让生命活在课堂里
教师的使命,在课堂。教师的生命,也在课堂。这是“事”与“人”的交互生成:课堂属“事”,生命属“人”,课堂与生命的关系,本质是事与人的关系,是成事与成人的交融。课堂是教师成就自我生命价值的事之载体,通过课堂之事成就教师之人。
在还没有成为教师之前,课堂就在那里,守候着你的到来;在课堂还没有走入你的世界之前,你的生命,对它已有冥冥中的期盼:这里,将是你的成长之地,你的天命之所在……
生命在,课堂在;课堂在,生命在。
真正的课堂,都是用生命活出来的。
教师的生命世界,就是课堂世界。理想的教师生命境界,就是带着冲创意志和宁静致远的意境,以游心之心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独与课堂天地之往来,课堂之精神就是教师与之日夜往来的天地之精神。(李政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期的“北京教育视点”就到这了!是不是很深度很实用呢?以上内容摘编自《北京教育》杂志,它也是小编所在的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融媒大家庭”中的一员!更多权威教育资讯,欢迎订阅《北京教育》杂志哦!
《北京教育》杂志
《北京教育》是国家新闻出版署认定的学术期刊,北京市社科类一级期刊,集理论性、实践性、服务性于一体,以“为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服务”为宗旨,紧密围绕首都教育中心工作,深入阐释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宣传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搭建全国教育交流平台。杂志获评“致敬创刊70周年”荣誉期刊,其文章被《新华文摘》《红旗》《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学习强国、北京号、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均推荐刊物重要文章。
《北京教育》(普教)
《北京教育》(普教)围绕北京市两委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总结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育人的实践经验,呈现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智慧,探究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想做一名紧跟时代的教育者么?赶快来看《北京教育》(普教)吧!
《北京教育》(高教)
《北京教育》(高教)主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ls/1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