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调查你多久没买报纸了贵阳目前营业

发布时间:2024/1/29 13:57:10   点击数:

「本文来源:天眼新闻」

11月1日,70岁的张大爷来到中国邮政贵阳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将紫林庵报刊亭的钥匙及营业执照等相关资料,递交到业务视察员彭兵的手中。至此,紫林庵邮政报刊亭关闭。这意味着,贵阳两城区仅有的4家报刊亭又减少了一家。剩下的3家,也在夹缝中艰难维持。

从二十一世纪初到现在,报刊亭从兴到衰,从遍布大街小巷到如今寥寥无几。随着互联网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报刊亭现在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与人们的生活已渐行渐远。

为了探究贵阳市报刊亭目前的生存状况,近日,记者走访了贵阳多家报刊亭,对贵阳市邮政报刊亭(以下简称报刊亭)的经营现状和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查采访。

报刊亭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贵阳的报刊亭始于何时,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资料可以查证。

在中国邮政贵阳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记者从业务视察员彭兵手中的一份资料看到,从年开始,贵阳市邮政局在城区建设邮政报刊亭24个。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24个报刊亭已不能满足需要,年—年的十年间,经陆续批准,贵阳市区报刊亭一度达到42个。

采访中,彭兵给记者提供了一份由中央文明办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这份文件显示,从年11月开始,国家号召各地开始兴办报刊亭。

年11月,由中央文明办、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国邮联号)文件,要求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相关部门,要把报刊零售亭建设作为综合便民服务窗口和精神文明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规划通盘考虑。

接到《通知》后,贵州省精神文明办公室、贵州省建设厅等部门迅速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城镇建设报刊零售亭的通知》(黔邮联()第5号),要求在城市和具备条件的乡镇,新建一批式样美观、相对稳定的报刊亭,以展示现代城市和乡镇新形象。对于报刊零售亭的选址,明确作出规定:设置在市区繁华地段、车站、码头、大专院校、居民区等群众购买方便的场所。

此外,贵州省邮政局对每个新建的报刊零售亭,更是出台了给予元到元的补贴政策。

“还路于民”60多个报刊亭全部被拆除

不过,从年开始,贵阳市开展“还路于民”工程,将建设在人行道上的报刊亭全部拆除。一些已经建好的报刊亭,消失在贵阳城区人们的视野中。

彭兵介绍说,当时城区被拆除的报刊零售亭,其中一部分被转移到了贵阳市的郊区和“三县一市”,其中,花溪区转移了8个、清镇市5个、息烽县5个。还有4个进入到了大学校园,贵州大学2个、贵州师范学院1个、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1个(年拆除)。

年报刊亭再次试点

不过,报刊亭的拆除,给当时主要靠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广大市民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各种呼声不断。

年7月,贵阳市召开专题研究会,研究贵阳市云岩、南明两城区报刊亭设置试点工作问题。会议原则同意在贵阳市云岩、南明两城区范围内考虑六个试点,试点成功后可适当延伸。

会议还对六处报刊亭的修建做出了规定:报刊亭建设,只能考虑一些空地,绝对不能占道;报刊亭的性质、功能只是报刊的零售,不能经营其他任何项目;报刊亭是临时建筑,市政建设需要时无条件拆除。

会议确定,申请在紫林庵省统计局大门东侧、贵医附院大门一侧、河滨公园大门左侧、朝阳桥头、大十字广场北侧、黔灵山公园大门道路一侧等六处选择空地设置报刊亭。

尽管如此,在最后的修建中,也只有大十字、黔灵公园、紫林庵三处报刊亭得以修建成功。

年报刊亭进入发展快车道

报刊亭作为一座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之一,肩负着让市民及时方便获取新闻信息与文化的重要使命。年的北京,报刊亭的拥有量高达多个,在上海市区报刊亭也有多个。其他各省的省会城市及重要城市,其市区报刊亭拥有量都在个以上。

贵阳市中心城区,从年修建了3个报刊亭,又零星地修建了几个之后,也只有7个报刊亭,而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3个。

贵阳市中心报刊亭和其他省会城市相比,相去甚远。

年9月,贵阳市召开相关会议,讨论贵阳市城乡规划局《关于贵阳中心城区邮政报刊亭布局规划方案审查意见的请示》。议定同意,在世纪金源、碧海花园、会展城、喷水池邮政局大门旁、瑞花广场一侧、遵义路邮电大楼前6个点先行试点设置邮政报刊亭。

受到同意设置6个报刊亭的鼓舞,这一年,贵阳市相关部门制定了《贵阳市报刊亭建设方案》。《方案》提出了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提出了南明区拟设置报刊亭42个、云岩区拟设置报刊亭41个、观山湖区(当时叫金阳新区)拟设置报刊亭10—12个、小河区拟设置报刊亭4个、三桥马王庙片区拟设置报刊亭6—8个、乌当区拟设置报刊亭9—11个、花溪区拟设置报刊亭3个、白云区拟设置报刊亭8—10个的一揽子方案,就连龙洞堡片区,也规划了3个报刊亭。

一时间,贵阳市的报刊亭仿佛迎来了春天。

冲击悄无声息地到来

而此时,互联网已经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渐渐地,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从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转移到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机终端等。作为与读者交互最前沿的报刊亭,受到的波及更是首当其冲。随着纸媒等传统媒体发行量、营销收入“断崖式”下滑,报刊亭也进入“衰落”期。

据记者了解,年贵阳全市正常营业的报刊亭仅剩下9个。

今年9月18日,中国邮政贵阳分公司集邮与文化传媒部给贵阳市邮政管理局写了一份《贵阳市分公司邮政报刊亭情况报告》,对报刊亭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报告》中写道:贵阳全市范围内现有邮政报刊亭22个,正常营业的有9个。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昌敏

编辑郝梦胡岚

编审张传保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ls/157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