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9/13 18:01:33 点击数: 次
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30年来,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了社会变革。《中国网信》杂志邀请国内外互联网领域知名专家,推出一系列署名文章与访谈,共同回顾波澜壮阔的30年。张朝阳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互联网的出现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公平竞争环境,特别是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更为广大年轻人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就业天地。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30年历程,作为早期创业者,我深感有幸站在互联网这列火车上,参与并见证这场数字化革命。年到年,我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博士后,经常在实验室使用计算机,接触到了互联网,并被其独特魅力所震撼。我深刻认识到“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作为全球大国崛起的重要性,所以决定回国发展互联网事业,期望可以用技术报国。在美国I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公司担任中国区首席代表期间,我一边筹备数据库,一边为自己的互联网创业之路做准备。由于ISI在中国没有域名,我以中国域名申请了ITC,当时就想好将它用作自己公司的名字,也就是搜狐的前身——爱特信。那时,国内还不理解互联网是什么,在这个尚无人涉足的新领域,业务模式更是无从谈起。一开始,国内有些企业也有意上网,我们就向他们介绍这条虚拟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议他们在上面立个牌子,帮助他们制作网页。同时,我们还以ISI公司的几个数据库为基础,与《精品购物指南》《小说月报》等报刊合作,还有一些基本链接,让人们可以免费访问丰富的内容。之后,我们尝试将东方网景、瑞德在线等网站的服务型介绍以超链接的形式列在爱特信网站栏目里,居然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吸引了很多人浏览,我意识到互联网的本质可能就是超链接。很快,我们决定放弃直接提供内容,转而全面拥抱超链接模式。这些链接在爱特信上被称为“赛博空间”,后更名为“指南针”。随着链接流量的增长,公司业务开始涵盖更多样化的内容,后来走向分类导航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爱特信也从最初的“搜乎”逐步演化,最终定名为大家熟悉的“搜狐”。为解决搜狐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我开始深入探索并思考适合我们的商业模式。我提出将商业网站定位为资讯和导航平台,认为门户的特征在于信息聚合而非制造。最终,我们确定将广告和门户模式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方向,并在最终版本中加入搜索模式。这些策略实施后,网络广告成为搜狐的主要盈利模式,到年,搜狐的广告收入达到60万美元。搜狐网站及其他开发的诸多运营模式也被同行借鉴。事实上,这也与中国互联网在随后多年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早期,互联网发展无路可循,就连今天看似平常的创业融资过程在当时也举步维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下定决心创业,亟须一笔启动资金,但是国内尚未形成风险投资的概念,不得不远赴美国寻找投资。不过,当时互联网还不是海外投资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ln/16446.html
上一篇文章: 怎么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期刊和报刊上发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