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与疯狂,如同左右手,只隔一纸之遥。当天赋变为疯狂,那便是毁灭的序曲。年12月5日,诗人朱湘选择了以投江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29岁。
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朱湘的疯狂并非源于创作,而是来自让他窒息的生活现实。他曾感慨:“现实是个无形的怪兽,它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我们。”
但真的吞噬他的,真的是现实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在生活中遭遇困难甚至更加惨烈的人比比皆是,但他们却依然选择坚强地活下去。
如同时期的诗人闻一多,虽然他和朱湘一样都备受磨难,但他选择了坚持写诗、坚持战斗,直至为了国家献出生命。
虽然朱湘和闻一多有许多共同点,但他们在本质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一点,从他们交往中的恩怨纠葛就可以看出。
朱湘的天赋源自家族的遗传和家庭的背景,自幼就对书本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命运却在朱湘三岁时开了个玩笑,母亲的离世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父亲也因病离世,留下了无父无母的他。
在这之后,他只能和大哥相依为命,但大哥并不能像父母一样耐心地引导他,反而经常粗暴对待他,这让朱湘感到非常痛苦,也导致了他的性格变得敏感多疑。
尽管生活艰苦,但朱湘始终坚持读书,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出路。
在年的清华大学,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朱湘和闻一多相遇。朱湘凭借过人的诗歌才华在学校崭露头角,并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
而闻一多也开始展现他的诗歌天赋,并在报刊杂志发表新诗。尽管两人在学校都是知名人士,但在人际关系上却存在明显差别。
闻一多以正直善良赢得了众多朋友,而朱湘则与饶孟侃、孙大雨、杨世恩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子”。然而,事情在年冬发生了变化,朱湘因迟到被开除。
当“开除朱湘”的消息在报纸上炸开时,朱湘本人却显得若无其事,原来他正是主动选择被开除的。朱湘对清华大学的校规有很多不满,尤其是早餐时需点名这项。
当时,他对于学校的学分制度也有诸多不满,其他学生对学校不满,大多发几句牢骚就过去了。闻一多对清华的很多制度也表达过不满,但他选择理智地提出建议。
朱湘对闻一多的做法显然不以为然,他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表达他的不满。朱湘和闻一多都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但朱湘在被开除后不久便与妻子刘霓君完婚。
朱湘和刘霓君是包办婚姻下的夫妻,虽然朱湘性格问题经常与妻子冲突,但两人仍矢志不渝。年,闻一多与徐志摩、朱湘等人共同参与创办《晨报副刊·诗镌》,在这个过程中,闻一多与朱湘发生了矛盾。
闻一多将自己和饶孟侃的作品放在版面上方,将朱湘的作品放在角落,让朱湘感到被嫉妒和轻视。朱湘在公开场合给闻一多摆脸色,并宣布与《诗镌》决裂。
闻一多出版《屠龙集》后,朱湘在《评闻君一多的诗》中指责闻一多作品的短处。之后,朱湘迁怒于徐志摩,称其为假诗人。
闻一多愤怒地称朱湘有神经病,两人的友谊因此破裂。直到年,朱湘的经济困境才得到缓解,但他的诗歌创作越来越晦涩。
闻一多曾试图帮助朱湘,但最终未能成功。
朱湘一直梦想着靠写作谋生,然而他在圈子里树敌过多,性格又过于敏感和多疑,这使得他很难找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朱湘接受了妻子的安排,去工厂找了份临时工。
与闻一多和妻子高真的恩爱相比,朱湘与刘霓君的感情却充满了裂痕。这一切都与他们两人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有关。
闻一多非常重视家庭,他在家庭困难时期主动提出戒烟来节省开支。然而,他的提议却遭到了妻子高真的反对,她认为闻一多平日工作太累,吸烟是他的唯一乐趣,不能就此断了。
为了既能节省开支又能满足闻一多的烟瘾,高真自制了烟丝。尽管自制的烟丝不如买的烟好抽,但闻一多仍然满怀感激地到处炫耀。
同样是在抽烟上,尽管经济困难,朱湘仍然坚持抽最贵的白金龙香烟,妻子几次要求他换便宜的,他都没有听从,甚至因此觉得妻子对他不体贴。
这些矛盾和冲突使得他们的夫妻关系越来越紧张。年12月5日,穷困潦倒的朱湘用口袋中仅有的钱买了一张从上海去南京的船票和一些酒,还买了一包他妻子最爱吃的饴糖。
船到江心,朱湘纵身跃入江中,从而发生了文中开头的悲剧。
闻一多资助孤儿朱海士上学,虽已牺牲,但精神永存。朱湘因个人性格缺陷和生计困难自尽,相比之下,闻一多的为国献身精神更加伟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ln/16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