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晓原专栏丨打造ldquo顶级科学期

发布时间:2021-7-9 9:54:29   点击数:
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www.yqyywdj.com/

编者的话:

影响因子是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近期江晓原教授对这一指标提出质疑。江教授将持续数期为读者讲述这个当今学术江湖中还远远不为人所知的隐秘故事。本文为第四期。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的“两栖神功”

在前面影响因子:学术江湖的《葵花宝典》一文中,我曾将影响因子游戏比作学术江湖的《葵花宝典》。纯粹出于修辞方面的考虑,不妨将这个比喻再沿用一次。Natur、Scinc之类的西方科学杂志,能够在学术江湖中获得“顶级”的名头,确实有一些中国公众不熟悉的“神功”,这次就介绍其中的一项。

却说这项“神功”,那几家在中国科学界以及与科学沾边的圈子中名声都非常大的所谓“国际顶级科学期刊”,比如《自然》(Natur)、《科学》(Scinc)、《柳叶刀》(Lanct)等等,无不勤加修炼,而且成效显著。

其实这项“神功”我已经在影响因子:学术江湖的《葵花宝典》一文中“泄露”过一点端倪,只是没有正面详细陈述而已。简单地说,这项“神功”就是让自己的杂志两栖化——既刊登学术文本(包括原创的论文以及综述文章),也刊登各种各样的大众文本。

就以Natur杂志为例,目前它每期刊登的文章中,属于学术文本的仅3个栏目:论文(articl)、归类于“原创研究”的通信(lttr)以及综述评论(rviw)。通信比较简要,是对某项科研成果的初步介绍,论文篇幅稍长,是对某项研究工作更全面的介绍。但是一定要注意,Natur杂志还有另外的15个栏目呢!它们是:

消息和评论(NwsandCommnt)、读者来信(Corrspondnc)、讣告(Obituaris)、观点(Opinion)、书籍和艺术(BooksArts)、未来(Futurs——那个发表科幻小说的栏目)、书评(BookRviws)、消息和观点(NwsViws)、洞见(Insights),评论和视野(RviwsandPrspctivs)、分析(Analysis)、假想(Hypothsis)、招聘(Carrs)、技术特征(TchnologyFaturs)、瞭望(Outlooks)。

那么前3个栏目和后15个栏目的篇幅比例如何呢?从SCI数据库逐年统计的文章篇数来看,目前大致是1比2,也就是说,Natur杂志的学术文本只占总篇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两栖神功”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神秘关系

这或许会使许多一直跪倒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面前的人大跌眼镜:不会吧?按照我们中国人习惯的观念,这样的话Natur杂志不就成一本“科普杂志”了吗?

许多人一直习惯将Natur和Scinc当成“国际顶级科学期刊”,在他们心目中,这样的杂志应该是何等的“学术”!中国人自己办的科学期刊,目前在影响因子游戏中——只有英文期刊才能加入这个游戏——成绩最好的是《光学科学与应用》,年的影响因子是14.6,这只及Natur杂志影响因子的三分之一。而能够“有幸”加入影响因子游戏的份中国期刊中,90%以上的影响因子都低于3.0,当真是瞠乎其后。可是中国科学期刊都是极度、完全、纯粹学术的,那些影响因子数倍、数十倍于中国科学期刊的“国际顶级科学期刊”,难道不是比低影响因子的中国科学期刊更“学术”数倍、数十倍吗?我相信许多一直跪倒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面前的人心里,一直就是这样想当然的。“国际顶级科学期刊”怎么可能三分之二都是非学术内容?

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不仅Natur是如此,Scinc和《柳叶刀》也是如此。这个名单中还可以加上《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ofthAmricanMdicalAssociation)、《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NwEnglandJournalofMdicin)……,它们都是在影响因子游戏中遥遥领先的“顶级科学期刊”。

看看这几家“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玩影响因子游戏的成绩吧,以下是它们年的影响因子数据:

Natur:41

Scinc:33

《柳叶刀》:45

《美国医学会杂志》:35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55

在上列影响因子游戏的“顶级高手”中,说实话,Natur杂志相对来说已经要算最“规矩”的了——如前所述,它的学术文本目前占到了约三分之一,《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就更放得开了,它们的学术文本只占约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对数字较为敏感的读者或许已经有一点朦胧的感觉了:是不是杂志的两栖化和杂志的影响因子之间有着某种神秘关系?你看,Natur杂志非学术内容约占三分之二,影响因子41;《柳叶刀》非学术内容约占四分之三,影响因子45;《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非学术内容约占五分之四,影响因子55……

恭喜你,你猜对了!不过事情也不像你初步想象的那样简单。这里先看一组尚不过时的数据,为你下次可能经历的“头脑风暴”稍稍热身:

年全球进入SCI收录的科学杂志共种,其中影响因子最高的20种杂志中,符合我们中国学者想象习惯的“纯学术杂志”,即只刊登原创科学论文的杂志,只占1种!其余19种杂志中,两栖类占9种(上面提到的5种都在其中,Natur杂志名列第7);综述类,即全部刊登综述文章的杂志,占据10种。

中国杂志拒绝与国际接轨

能够在影响因子前20名中占据9席,这无论如何不可能是偶然现象,这一数据至少强烈提示了这样一点:两栖化是提高影响因子的“王道”之一。至于具体怎么提高,有怎样的作用机制,我的学术拍档穆蕴秋博士已对相关的“大数据”作了深入挖掘,堪称发微射覆,限于篇幅,将在本专栏后续介绍。

中国改革开放已逾30年,许多国外杂志出版了中文版,中国学者在图书馆或网上阅读国外杂志也越来越容易了,按常理来说,中国的读者,中国的杂志编辑或出版人,应该不难注意到上述“国际顶级科学期刊”的两栖色彩,为什么未见中国杂志起而仿效呢?

穆蕴秋博士已经对年以来被SCI收录的中国科学期刊中影响因子前20位的刊物作了考察,发现全部是以发表原创研究论文为主的论文类期刊。我估计,即使对目前被SCI收录的中国科学期刊全部考察一遍,也还是相同的结果——事实上,中国几乎不存在Natur、Scinc、《柳叶刀》这类的两栖杂志。

当然,罕见的例外也许是有的。说来有趣,被中国科学界顶礼膜拜的Natur和Scinc这两种杂志,各有一个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非常相似的中国“孪生兄弟”,中文刊名就叫《自然》和《科学》,英文刊名也是Natur和Scinc,这两个杂志都在上海。不过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两个期刊都被毫无疑问地界定为“科普杂志”,即使在那上面发表了具有学术文本形式的文章,中国科学界也是绝对不会认可为“论文”的。在这个意义上它们也就不是什么“例外”了,因为它们根本没有获得“科学期刊”的资格。附带说说,这两个刊物都订户日少,举步维艰,而且知名度非常之小,许多人从未听说过它们。

让人费解的是,国内学界对Natur和Scinc这两种期刊崇拜得五体投地,却又看不起科普,认为在一份科学刊物上发表非学术文本就会“不纯粹”,就会大大降低刊物的学术品位。“与国际接轨”的说法已经甚嚣尘上好多年了,许多人唯一能想到的“接轨”方法就是办英文杂志。而在两栖化这件事情上,中国杂志看来一直在顽固地拒绝与国际接轨。中文《自然》和《科学》杂志的落寞,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

江晓原,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

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等90余种,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原刊于《新发现》杂志年第6期科学外史(),三思派经作者授权发布。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扩展阅读

江晓原:影响因子①:学术江湖的《葵花宝典》

江晓原:影响因子②:谁在用它挣大钱?

江晓原:影响因子③:SCI能预测诺贝尔奖吗?

◆◆◆

编辑邮箱:scincpi

.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pp/13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