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文化产业新闻
作者:金小碗
美编:冯昕
年,非典的肆虐为图书电商的崛起创造了风口,也为实体书店迎来了第一个“行业寒冬”。17年来,实体书店倒了一批又一批,逐渐变成散落在城市里的一个个文化孤岛。
年,许知远连他的孤岛也守不住了。
连单向街都撑不住了,实体书店的日子究竟有多难?
稍微和文化沾点边儿的人,不会没听说过许知远和他的单向空间。
单向空间一直是图书行业的领军者,它不仅仅是线下的实体书店,还涵盖新媒体平台“微在”、“单系列”产品(由“单谈”沙龙品牌、“单读”出版物、“单厨”餐饮品牌、“单选”原创设计品牌四部分组成)和视频产品Youngthinkers这三条产品线。
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文化商人”许知远与著名的对话节目《十三邀》为它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
迄今为止,单向空间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
可就是这样一个由名人背书,开在各大商场,挺过无数次倒闭潮的实体书店标杆,在此次新冠病毒的波及下,也不得不向社会发出求救信号。
今天上午,一条标题为“走出孤岛保卫书店丨坚持了15年的单向求众筹续命”的推送在朋友圈刷屏,文章的开头是许知远亲自录制的求助语音。
这并不是实体书店的个例。
根据书萌《疫情当前,书店现状调查的问卷》数据显示,由于疫情影响,目前停业书店已经超过了90%,超过99%的实体书店目前没有正常收入,79.04%的实体书店的资金则撑不过3个月。
截至目前,疫情控制仍不明朗,各地书店的复业时间也遥遥无期,客流回升和业务恢复可能需要漫长的过程。
但是这等待的日子对于实体书店,尤其是中小书店,过于难熬了。
为何实体书店最难“自救”?
这次“新冠”疫情不是实体书店们第一次面临存亡危机。即使没有疫情,实体书店的生存与发展也时刻面临挑战。
在整个文化产业里,传统的民营实体书店自身最脆弱,在面对困境时也最难“自救”。
对于线下的实体书店而言,“关门”最直接的影响在于没有收入,而房租乃至部分人工成本依旧高昂。特别是在春节前后资金链最脆弱的时期,几个月的房租就足以让一个小老板寸步难行。
相比最传统的仅售图书的书店,在这次疫情中,受影响更严重的则是开在各大商圈的“网红”书店。建立在各大商圈购物中心里的“网红”书店依靠商圈巨大的客流量,以文创与餐饮创造销售业绩,但在失去了稳定的客流之后,销售模式难以及时调整,物业租金又相对高昂,往往比传统的小书店更难生存。这也是单向空间现状如此惨烈的关键之一。
连锁书店言几又CEO但捷表示,仅以原定春节七天假期的经营情况分析,门店客流和销售额均遭遇断崖式下跌,然而此阶段依然有房租物业、员工薪酬等大量固定开支,所以,根据目前的疫情发展情况,企业现金流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
其次,对于实体书店而言,选择网上销售并非良策。
与当当、中图网等大型网上书城相比,实体书店的线上板块没有竞争优势。由于供货渠道与数量差异悬殊,在价格与折扣力度上,实体书店先天不足。而在物流渠道乃至仓储方面,实体书店也不如网上书城供货多,送货快。
从实践上看,目前实体书店的线上平台通常会以优质内容吸引读者,例如提供荐书、直播课、文化沙龙等线上服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背后产生的人工成本也极其高昂。
此外,选择网络销售也是和电子书“硬碰硬”。通常大型网上书城会提供配套电子书业务,价格相较实体书便宜又实惠,对于年轻一代而言,接受度并不低于实体书。而且,近年来天猫读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pp/13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