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开创近代昆虫学史的“六足战队”‖记百家争鸣的江苏省昆虫学会》
江苏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南京更是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这片沃土孕育出了中国昆虫界第一个学术团体--六足学会,从而开创中国近代昆虫学史的新篇章。拓荒:初建六足学会-年间,我省浦东、南汇、奉贤、川沙等棉区暴发棉大造桥虫灾害,苏北棉区也大面积发生金刚钻危害,飞蝗连年成灾。年,全省昆虫学工作者集聚南京,商讨对策。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张巨伯教授等20余人联合发起成立六足学会。六足学会的诞生,掀开了中国近代昆虫学新的一页,为昆虫学科技人员开创了一个学术交流、读书研讨、会商虫情、交流信息的场所。年1月1日,全国第一个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指导的专业官方机构--江苏省昆虫局成立,附设在东南大学农科内,聘请美国加州大学昆虫学系主任吴伟士(Woodworth)教授任局长兼总技师,后分别由谢家声、邹树文、张巨伯主持。为扩展会务活动,年曾将六足学会扩展为全国性组织,改名为中国昆虫学会,推举张巨伯为会长。由于当时开办昆虫专业的大学很少,昆虫机构凤毛麟角,昆虫学工作者更是屈指可数,学术活动仍局限于南京一隅。当时六足学会的会员,年轻好学,朝气蓬勃,自名为“六足战士”。其中,张巨伯、邹树文、胡经甫、张景欧、杨惟义、尤其伟、郑同善、祝汝佐、程淦藩、任明道、李凤荪、邹钟琳、陈家祥、柳支英、王启虞、吴福桢等人是我省昆虫界前辈,也是全国昆虫学先驱。他们早期的拓荒,对学会建设、学术水平提高、昆虫知识普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江苏省昆虫局因经费短缺于年停办,学会活动也随之结束,历时10年。
年惊蛰,南通学院农科(今扬州大学农学院)师生发起成立“昆虫趣味会”,尤其伟为名誉会长。该会主要开展讨论昆虫和采集标本等学术活动。学会制定《昆虫趣味会会章》,并自筹经费创办我国第一本昆虫学期刊《趣味的昆虫》。-年共出版3卷22期,内容包括研究报告、译丛、浅说、中国昆虫学文献目录索引等,是我国昆虫学对外交流的重要刊物,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刊。
艰难:突破“重围”后遭遇“寒霜”抗战期间,由于南京陷落,教育和科研重心被迫西迁至重庆和成都,年在重庆成立中华昆虫学会,江苏代表占三分之一以上。年,中华昆虫学会自重庆迁回南京,于年11月在南京励志社(今江苏省会议中心、南京中山东路招待所)与中华农学会、中华林学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联合召开第二次年会。出席会议的昆虫学家有50余人,宣读论文17篇,内容涉及昆虫分类、农业害虫、医学昆虫、植物检疫、杀虫剂等各方面的工作成果,全面反映出当时我国昆虫学的进展。与此同时,滞留在南京的一些科技人员,诸如吴福桢、蔡邦华、林郁等也对水稻螟虫、棉虫及飞蝗等开展了研究与推广工作。
-年,我省昆虫学术组织隶属于中国昆虫学会,以南京、南通、扬州三个分会的名义开展活动,由南京分会主席邹钟琳、南通分会主席尤其倜、扬州分会吴达璋分别主持工作。学会广泛讨论支持灭杀媒介生物等主题的学术报告,学术氛围浓烈。
年底,原中国昆虫学会南京、南通、扬州分会合并为省一级学会,于年2月27日正式成立江苏省昆虫学会。合并后的江苏省昆虫学会理事会考虑到以前的分会历史,定为第二届理事会,黄其林(南京农学院植保系教授)任理事长。
-年,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全体会员联系全省昆虫学工作者,保证完成所在单位各项研究工作和害虫防治任务,积极协助有关单位开展群众性的植保和卫生害虫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以及全省害虫普查工作。为此,学会组织了各种有关防治农林害虫和卫生害虫的技术考察团,总结交流和推广农业害虫和卫生害虫防治研究工作中的发明创造和先进经验。同时,编著各种昆虫学著作32本,发表报刊和电台宣传文章36篇,编写科普小丛书42本,大力普及农林害虫和卫生害虫科学知识,提高昆虫科学理论水平。从年起,学会编印《江苏省昆虫科技情报》,开办业余昆虫学院,培养农林昆虫和卫生昆虫科学技术人才,举办培训班若干次,同时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经常举办昆虫科学学术讨论会和学术交流。
-年,虽处于特殊时期,但学会仍以不同形式开展工作,组织编写《植保手册》1~8分册,由农业出版社出版,总计发行33万册,还编写《农作物病虫的群众性测报》一书,总计发行5万余册。同时不少会员围绕病虫测报及防治工作深入农村,通过农村科技网传播植保知识,对当时的生产起到指导作用,保证了农作物的增产丰收。这一阶段昆虫学研究进展缓慢,研究成果减少,基础研究处于封闭状态,学术交流停滞。
◆◆发展:多点突破亮点纷呈
◆◆
年4月16日,江苏省昆虫学会与江苏省农学会、植物病理学会等一起恢复活动,隶属江苏省农学会成二级学会,组成第三届理事会,邹钟琳(江苏农学院、南京农学院教授)任理事长,陆培文任秘书长。第三届理事会迅速恢复学会活动,健全学会组织,会员发展至人,为学会日后蓬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此期间,学会新成立森林昆虫和卫生昆虫两个专业组,并设立学术、科普、组织三个组开展工作;举办害虫综合治理、统计数学基础、害虫综防等讲座和报告会;与化学化工学会联合召开拟除虫菊酯讨论会,从化学合成、分析方法以及药效、毒性、残毒、代谢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协助召开昆虫分布型学术研讨会、蜱螨学术研讨会、昆虫生理生态学研讨会、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国际植保工作发展动向、生物防治、害虫雄性不育、农药筛选测定、水稻抗虫育种、害虫迁飞等专题报告30多场次;完成《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及天敌形态特征彩色挂图》《植物保护手册》等科技图书的编写与出版。至此,昆虫学研究工作得到迅速发展,进入长足发展时期。
回顾历史,江苏省昆虫学会取得显著成绩,正在不断壮大;展望未来,学会一定能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科技团体优势,继承和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履行“四服务一加强”的工作职能,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凝聚力量,开拓创新,谱写科技兴省战略新篇章。
作者:谢霖
编辑:谢长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nr/1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