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你的爹味超标了吗

发布时间:2024/12/21 11:49:36   点击数: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blog.csdn.net/abc123_____abc/article/details/120309859

思享原创,侵权必究。

这两天我又学习了一个新词:“爹味”。

顾名思义,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喜欢对别人的言行举止指手画脚,试图把每个场合、情境下的立场,全都一分为二成“管人的自己”和“该管的别人”。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得有个“爹”管着,凡是和自己的看法理念不同的,就应该被教育、被改变、被规训。

这股盛气凌人的劲儿,就叫做“爹味”!

01“去中心化”。

白岩松,就是一个被网友评价为有“爹味”的人。

王朔曾经毫不客气地评价他说,“一个有着莫名优越感的肉喇叭,还总爱锁紧眉头扮演社会良心。”

近来,白岩松在一档综艺节目的开场白中被问到“如何看待网友说他的爹味很浓?”他感到非常委屈和不解,还在录制现场分享了他和儿子的相处方式,表示:

“平等很重要,不要让外在的看法影响你的判断。”

但是依我看,这句话只说对了前半句。

所谓“爹味”,错的不是“爸爸式的语气”和吆五喝六的习惯,而是不分场合地瞎批判、乱指挥。既想把自己的看法、观念和习惯,施加在别人身上,让对方的言行举止符合自己的预期,又想把自己的身份地位拔高到俯视他人的角度,通过一系列地讥讽、贬低或嘲笑,“让别人从心里叫爸爸”,表示心悦诚服。

所以,白岩松被认为“爹味值”超标,肯定与他平时做节目的主持风格分不开。

在自媒体时代以前,很多人获取新闻讯息的渠道就是官媒和报纸,白岩松作为官媒的“话事人”和“代言人”,自然会觉得自己说的话都对,应该获得大家的肯定,也必须得到年轻人的支持。

否则,就是听众和观众的遗憾。

问题是,网络时代的媒体,是一个逐渐“去中心化”的舆论环境。

大多数普通人和上班族,在辛苦工作一天以后,更想要看到有趣、新鲜和有人情味的段子,而非一本正经、滴水不漏和官方视角的解读。

白岩松正是吃了这样的“亏”。

如今的时代,已经不是站在庙堂之上,依托官媒背景,挺直身板、一本正经地说出些让人挑不出毛病的大道理,就能赢得年轻人和市井菜农的赞许,成为青年人的人生导师的。

更何况,白岩松于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就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投身新闻行业已经33年了。

长久以来的主持习惯和工作氛围,很容易让一个人认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无可挑剔。

但是家庭、生活和社会都告诉我们,当一个“爹”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关心的不是爸爸说的道理对不对,而是大人的教育态度好不好,自己爱不爱听。

也就是说,网友们“群嘲”白岩松的“爹味”十足,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主持人的说话办事无懈可击,年轻人们只能转而抓住白岩松的态度、语气和观点说事儿。

实际上,大家所说的“爹味”,根本就不是权威媒体和知名主持人身上洋溢的那种“一本正经”,而是他们翻来覆去的讲话和说理,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越来越偏离基层和一线的实际。

02说实话、办实事。

孩子想玩手机,父亲说自己小时候只能玩弹珠,批评孩子不努力;

孩子成绩进步,父亲说自己小时候每次考试都是分,叮嘱孩子别骄傲;

孩子被老师体罚,父亲说自己小时候总是被老师拿着教鞭追打,不以为然。

这些话当然都没错,都是多少年以来让耳朵听出老茧的大道理;教育方式也没有问题,每个孩子都应该远离手机,不贪玩、不沉迷;成绩提高不能骄傲,被老师惩戒也应该及时反省、深切反思。

问题就是,这些教育反馈太有“爹味”了!

大多数父亲都是这样,只要觉得自己站在事实正确的一方,那就可以闭着眼睛对孩子们指手画脚,完全不用考虑孩子的实际状态和情绪处境。

孩子想玩手机,或许是因为辛苦学习了一天,需要放松也亟需沟通;

孩子成绩进步,或许是因为想要回报父母的辛苦,想要把自豪和喜悦分享给家人;

孩子被老师惩戒,或许是被冤枉、有委屈,想要听到父母的劝解和安慰。

但是,如果父亲的“爹味”已经超标,懒得动脑筋也不想花心思,只想着用诸如努力、谦虚和坚持的大道理,来搪塞应付孩子满腹的劳累、压抑和委屈。

你还指望孩子能对你心悦诚服吗?

所以,不管是媒体舆论还是新闻报刊,最关键的还是“说实话”、“办实事”。

不能因为自己是名人、教授和专家,就总是秉持着一套足以自圆其说的大道理,不屑于调查研究,不愿去了解实情,站在当事人和当时当地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

长此以往,不痛不痒的言谈举止,自然会招致新时代年轻人的非议。

说到底,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媒体舆论不能只凭老经验、旧道理,来拆解此时此刻正在我们身边鲜活发生的人和事;而应该深入基层和一线,和当事人去接触和沟通,体味普通人的民生疾苦、人情冷暖,而不是站在庙堂之上,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之间,都是一股浓浓的“爹味”。

而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

对于中小学生的引导和督促,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自己不管说什么做什么,孩子就是不爱学习、写作业磨叽、做题不爱思考,考试一次比一次成绩差,不知道怎么才好。

依我看,主要是因为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架子太大、姿态太高,往往是孩子还没有开口,父母的脸上就已经透露着不耐烦、不乐意,但凡是个性格内向、自卑敏感的孩子,一嗅见父母那一身“爹味”,这一场原本应该亲密无间的亲子沟通,也就基本上无疾而终了。

03“人生导师”。

在网友看来,最能体现白岩松“爹味”的主要是两句话。

第一句是:

“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然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后只要喜欢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同意?不会吧?!对,正因为有一定难度,然后你够(着)它的时候,痛苦与此有关,幸福可能也与此有关。相比较之下,中国年轻人买到拥有自己产权的房子是最早的。”

然后4个月后,白岩松又开始为年轻人鸣不平:

“几年前我就说过,当房价超过三四万,再怎么涨,就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了,反正,也买不起。而潜在失业的压力,流动的压力,将来孩子教育医疗的压力。这一切都使年轻人觉得,连自己都很难照顾,而且是疲于奔命,我还怎么去扶育下一代。”

这两句话我翻来覆去地看了很多遍,理智告诉我这是完全不同和相悖的两个观点,却在短短4个月内,以不同的字词顺序和语句结构呈现在了公众面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是许多家长在过年前都会信誓旦旦地对孩子讲,“今年的压岁钱完全由你支配,我一毛钱也不会动。”但到了春节后,孩子兜里的钱还没捂热,这些家长又大言不惭地说,“你把钱先给我,你以后上大学要花很多钱,我得帮你存些学费。”

如此前后矛盾的两句话,显然会给孩子的心灵和情绪带来不小的伤害。

而习惯了紧锁眉头,看上去忧国忧民的白岩松,一会儿批评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努力,好像不管是谁只要肯吃苦、敢付出,买房子并不难;一会儿又觉得房价高得离谱,替年轻人说好话。网友们自然也会感觉不可思议,甚至难以理解。不知道如此冠冕堂皇和“爹味”十足的话,是如何从白岩松老师口中讲出来的。

因为在很多年里,如今已经是中年人的年轻人,的确是把白岩松当成人生导师的。

当白老师紧锁眉头,将胳臂抱在胸前,忧心忡忡地说出“不会吧”的时候,我想很多网友的内心是崩溃的。

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白岩松老师是智慧和权威的化身,要么不说,要么说出来就是深刻透彻的剖析。所以很多人才会因为白老师在不同场合说的两段话,而感到恼怒和质疑,甚至想起了自己在童年、少年和青春期,以及在职场和社会中不得不面对的父亲、老板和管理人员,他们习惯了板着面孔教训人,习惯了表面上考虑你的处境,实际上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只在乎自己的虚荣、权威和名誉。

归根到底,所谓“爹味”就是虚伪的客套和虚假的关心。

面对质疑,白岩松在节目现场分享了自己和孩子的相处之道,并认为“平等很重要,不要让外在的看法影响你的判断。”我认为这句话只对了前半句。因为父母和孩子、演讲者和听者之间,是应该追求一种形式上的平等,但是作为一个父亲和主持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表现出更多的“求真务实”,而不是“不被外在看法影响”的固执和执拗。

毕竟在这个网络时代,年轻人们更喜欢潜移默化的妙趣横生,不喜欢一本正经的言辞说教。

那么身为父母,你的“爹味”超标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nr/16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