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报刊亭还是每个人几乎每天都要去的地方,买两本杂志,看看当天的报纸,扑面而来的油墨味令人心安。昔日的报刊亭曾是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信息化社会与工作的压力带来了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很难再潜下心去阅读一份报纸,更难在城市里寻到那个时代的印记——报刊亭。然而,报纸带来的那份庄重与记忆还未曾消失。
郑淑萍将这份岁月情结在西安图书馆共享数据库中的超星报纸栏目中延续了下去。她说:“经年累月,报纸早已经不仅仅是我获取资讯了解风情的给养,它更是一份早已经融入我的生活我的骨血无以割舍的情结。感谢数字报纸,为我们创造了随时随地看报的条件,容纳了一群报纸情结的人。”
阅读分享人:郑淑萍
阅读故事:《闲时云看报,承岁月情结》
在我小的时候,报纸还是一种并不太容易得到的“新鲜物什”。我读报的习惯来源于我的父亲,那个面朝黄土雨淋日晒的朴实农民,却总是喜欢在结束劳作的傍晚,对着落日的橘光一遍遍摩挲在当时纸质还称不上细腻的报纸。
在那会儿,我永远只能读到隔日的报纸,因为当天的报纸总是要先供父亲来回翻阅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日读报也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习惯。待回过神来时,早已经成了我心底一抹极深的情结。
在读报完全贴入生活的融合过程里也是出现过矛盾的,最激烈的要数工作之最初。刚入职场的我为了做好本职,给公司留下一个好印象,常常把自己弄成一个连轴转的陀螺,那是我最忙碌的阶段。在高度的紧张与压力下,别说是看报了,单是正常的一日三餐吃饱睡足都是一种奢侈。
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三四个月,或许是身体真的吃不消了,又或许是某日在餐厅吃饭听到同事讨论某某热点时事,又在某一瞬间恍觉自己若隔世之人。总之,在某一个阳光不烈的午后,我决定了,我要恢复读报。然而,时间再度成了我坚持读报这个好习惯的强大拦路虎,每次匆忙出门上班时望见那茶几角落叠堆起来的报纸,我都会深深地感到无力以及愧疚。庆幸的是,图书馆数字报纸的闯入,重新给了我拾起读报的希望。
第一次接触到超星读报是由于偶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ls/1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