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表有一定的配套制度,而网络留言也有一定的配套制度,只不过文章发表不容易,而网络留言却很容易。看似很简单的对比,其实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读书的人很多,写作的人也不少。拨乱反正之后,读书放开了,人们疯狂地读书。有的到图书馆借书看,还有的直接买书看。高考制度恢复了,年轻人要报名参加高考,为了高考而读书,算是掀起了读书的热潮。人们不但读书,而且还写作,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可是成为作家的人却不多。发表文章要受到编辑们的审核,不符合报刊要求的,就会被淘汰。很多人只是写现代诗,却成不了诗人,写小说,也成不了作家。他们只是自娱自乐,甚至有种私密写作的意思,却从来不拿出去发表。能发表的作品会受到人们的追捧,作者也会一夜成名。毕竟,那个时代有着很大的读者市场,也有很大的创作动力。到了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报刊也开放了不少。很多报刊不再成为体制内受补贴的东西,开始走向市场。于是,报刊开始刊登五花八门的广告,甚至一些在电线杆子上贴的广告都登上了报刊的页面。有的报刊需要投稿者自己掏钱发表,有的出版社要求作者自费出版。要是老板或官员或许有自费出版的能力,也能给自己赢得好名声,可是一般人就没那么好的条件了,基本上不会自费出版。
到正规报刊发表文章不是很简单,甚至有的文学刊物要作者亲自到编辑部改稿,有编辑指导,改成了才能发表,改不成就只能放弃了。把自己的思想变成铅字发表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有才气的作者等不了报刊编辑们拖拖拉拉的审核,也不靠卖文为生了,直接下海经商,算是由文人转换为商人,靠别人做主转化为自己做主了。发表不容易,出版也不容易,很多时候,编辑们碍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碍于社会的发展,并不能慧眼识英,也不能发一些引起轰动效应的作品。那么,除了新闻类报刊有着持续的生命力,文学报刊就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地方了。试想,都是平庸之作,还有什么看头?即便如此,发表一篇文学作品也仍然要经过编辑们的审核,而且是严格审核,不然就不能发表。当然,编辑们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因为一篇实验性的作品而饱受争议,甚至让报社或出版社遭受舆论攻击。而在八九十年代,文艺争鸣类刊物非常火爆,很多知识分子都喜欢看。尤其是一些评论家分析文学发展走向,分析时下市场反应强烈的文学作品,鞭辟入里,敢说真话。甚至一些批评家在刊物上直接争鸣,算是学术讨论,让人们大开眼界。还有对作者的专访,也是敢说真话,敢批评,也敢讽刺和鞭挞。
或许,这种争鸣和经济发展的狂热相配合,有些开放和搞活思想的意思。人们僵化的思想被搞活了,就会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去了。九十年代纷纷下海的人可以验证经济的开放程度,也可以看到当时文艺发展的蓬勃势头。不过,不知名的小作者要想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还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多投稿,编辑怎么就能相中不知名的小作者呢?后来,经济发展进入理性时期,狂热劲儿过去了,报刊发表的文章也开始谨慎起来,很多文艺争鸣类的报刊停刊了,代之而起的是纯文学刊物,却没有多少有分量的作品发布,也没有获得世界文学奖项的作品出现,算是一种平庸和无奈的表现。但是,文学报刊就是这样一如既往地发展下去,却没有发现问题所在。或者,作家和批评家们发现了,却早已经形成了自己写作的套路,比较圆滑世故,不说真话了,也就靠名气发表和赚钱了。
网络时代来临之后,人们可以随便在网上留言,甚至可以做到完全的言论自由。在一阵喧嚣和浮躁过去之后,网络也迎来了理性发展时期。人们要在实名制的规范下上网,而不能随便弄个名字注册就能上网。连同手机号都采用了实名制,就更别提网络实名制了。网络实名制之后,人们的网络留言理性多了,不那么狂热,也不会在网上随便谩骂和诋毁了。不过,仍然有网络水军在运营灰色产业链,甚至会产生网络暴力,让很多人无法招架。网络留言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非常容易,只要是个人就能留言,不过也容易给一些人造成伤害。在网络上留言变得非常简单,但仍然要接受网络平台的审核。用户留言之后,就相当于发表了自己的留言,却并不能获得任何稿费收入,而只会成为网络流量的一部分。即便如此,网络平台也要实现自己的监管,以免有些人留了过激的言论,带来不好的影响。平台方负责审核,会负连带责任。尤其是自媒体平台,用户发表作品之后,无论是图文还是短视频,都会经过平台审核。平台方会用大数据分析加人工分析,确定不会产生坏影响之后,才允许发出来。不过,这还不算完,需要配合一些具体情况,再次扫描发表的作品,做出一些删除和屏蔽账号的操作。看似非常严格,但比起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作品要宽松得多。
在网络时代,人们似乎获得了前所有的话语权,但还是受制于平台的审核。看似随便留言,但人们还是会在留言前思考一下,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绕着弯子说,什么隐晦地说。报刊不是随便发表文章的地方,网络也不是随便发言的地方。看似很自由的网络留言,最终都会经过平台大数据的筛选,即便比自媒体图文和短视频宽松一些,也并不是百无禁忌的。不过,自媒体图文和短视频可以赚取点击率,可以赚钱,而网络留言除了表达情绪,甚至攻击,给网络平台带来流量,就没什么别的用处了。
比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网络留言更自由,几乎人人都会,也更宽松。这种现象似乎昭示着进入了一个人人可以留言评论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去中心化,消解了报刊的正统地位,让报刊编辑部也开始着手网络出版和发行事宜,不过仍然不敢放开评论区,以免充斥一些毫不入流的评论。
不管文章发表还是网络留言,都是一种表达,也都会经过审核和修改,当然也会改变作者的一些构思,甚至完全改变舆论风向。把一些平庸之作改成优秀之作当然是好的,要是把优秀之作改成了平庸之作,就显得滑稽可笑了。即便是网络留言也是如此,屏蔽了一些真话就得不偿失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ls/1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