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更新70年新会这块黑板报火了满满

发布时间:2024/1/19 18:53:01   点击数:
白癜风免费活动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359028.html
<

位于仁寿路步行街的新会景堂图书馆有着百年历史,而门前这一块字迹清秀、图文并茂的黑板报同样历史悠久,这块手写板报办了70年从无间断,至今仍然持续更新,吸引不少途人驻足观看,成为了该馆珍贵历史的一部分。

工具历史悠久

是宣传员的“传家宝”

走进新会景堂图书馆一楼的宣传室,宣传员陆振华忙于创作期的《时事简报》和《图片天地》,陆振华介绍说,黑板报每月推出两期,自己是第8任宣传员,在年2月正式入职,继承历任宣传员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精神,从洗黑板、编辑文字、排版到抄写,一做就是27年。

谈起制作黑板报的工具,陆振华如数家珍,“这里的工具大部分都有几十年历史了,在外面已经买不到了,用起来要格外小心。”陆振华小心地使用研磨柱,熟练地加入立德粉和适量胶水、清水进行研磨,这就是用于写黑板报的颜料。

陆振华还向记者展示了两把直尺,由老宣传员谭棠手工制作,传用至今有超过40年历史,直尺上的刻度已经模糊,边沿处随着长期使用越发光滑,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主要用于黑板报的划线、排行距。还有调色盘、高低不一的椅子、圆规和三角尺等等,都是宣传员的“传家宝”。

为了做好黑板报的内容,陆振华每天都会查阅《环球时报》《南方日报》《江门日报》等大量的报刊,寻找时效性强,可读性强,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报道,同时也会放眼国际,收录重要的国际大事。稿件的选题由新会景堂图书馆馆长和陆振华一起商定,定题后陆振华会将稿件进行编辑和整合,调整至每篇字左右,每期黑板报总字数约至字,最后还要经过3次校对才能“出板”。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黑板报版面上每一个标题都巧妙地运用了不同的字体和颜色,陆振华表示,这是一直传承下来的做法,能够令版面更多美观,既吸引读者的眼球又便于阅读,为此,陆振华自学了多种字体。

每期《时事简报》都有刊头图,是整个黑板报的点睛之笔。陆振华介绍道,每期的刊头图都是和黑板报的内容相关,他从一本本古旧的《报头图集锦》中寻找灵感,经过重新设计和上色,令黑板报活起来。

陆振华收起了刚刚的谈笑风生,继续创作黑板报,只见他熟练地戴上眼镜,专注地为刊头图上色,每种颜色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笔都一丝不苟,此刻的宣传室内安静得只能听到时钟的滴答声。版面工整、字迹清秀、内容丰富一直是新会景堂图书馆黑板报的特点,陆振华认为,要做出一期好的黑板报,“刻苦和恒心”必不可少。

黑板报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图片天地”,每月一期,专门放置时事新闻、自然风光、科技、美食等图片,早期以剪报的方式展示。为了跟上时代潮流,陆振华专门向同事请教,学习使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将图片和图说整理排版,通过清晰度更高的喷画呈现出来。

历任宣传员接力

传承景堂人的匠心精神与服务精神

据了解,年11月,为配合新会县宣传工作,增加市民获取新闻的渠道,新会景堂图书馆创办《一周时事》黑板报,向市民传递一周时事及农业生产知识等,李鸿彬为首任黑板报宣传员。黑板报一经推出,广受市民欢迎,后来,黑板报更名为《时事简报》,李中壮、谭棠、何洪洽、徐石稳等人先后担任黑板报宣传员,黑板报创办70年来,历任宣传员一棒接一棒延续下去,虽然时代变迁,景堂人的匠心精神与服务精神却一直不变。

▲年,《江门日报》报道新会景堂图书馆黑板报(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陆振华回忆道,过去,当黑板报一推出,最高峰的时候,读者竟可将宣传栏(黑板报和读者园地)的区域围得水泄不通,令进入景堂图书馆的人只能侧着身子进入。年轻时的陆振华就是景堂图书馆的常客,经常到此阅读、借书,更是黑板报的忠实粉丝,他不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jianjie.com/bkls/156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